找到相关内容13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新注(二)

    皆以性所摄,所谓“漏皆故”。、二,乃至八、九之说,此之诸,在前“度一切厄”时已说,不再复述。四行相,谓无常、、空、无我。正观谛生灭法性,是名“无常行相”;正观谛以...舒适感的平等香三类。4、味尘:即舌根所对,舌识所缘之境,此、酸、辛、甘、咸、淡六味的差别。5、触尘:即身根所对,身识所缘之境,此冷、暖、滑、涩、轻、重等的感觉。6、法尘:即意根所对,意识所缘之境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439740.html
  •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

    3) 见清净(生活过程中,现观缘起性、相,现观诸行无常性、漏皆性、诸法无我性、涅盘无生性)、(4) 解脱清净(由于成为须陀洹而断三结,成为斯陀含而贪、嗔、痴薄,成为阿那含而五下分结断,成就阿罗汉而...病、死”;所谓“涅盘”,指示灭尽“一切漏的惑染、恶业、报”,并非“灰身灭智”,如释尊在菩提树下即证完满的&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1940119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三)

      “诸法无我”论是佛教针对外道“诸法我”的观点提出的,是佛教的判教“四法印”之一。  “法印”就是“原则”之义。四法印是:  诸行无常;  漏皆;  诸法无我;  涅盘寂静。  这四条是区别...无法存在。认为一切事物内部自我自性,外部主宰事物的物主自性。  在佛经谛四法中,“空”和“无我”就是破这内外两种我执的。  这种“常一、自在的我”是一种理论上虚构的我,但在人们朴素的思想意识中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441967.html
  • 略说四部见解

    持上仍是出家比丘。五部以佛说的法为依据安立,很难说他不是内道。 宣说佛教宗义者,必需承认四法印,诸行无常,漏皆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不承认四法印,就不是真正佛教徒。因此立见解者,不能离开四...得到解脱。 经由这些道理,思惟人无我、法无我。从四法印诸行无常,漏皆开始学习,进一步观察无常一自主独立的我,诸法无自性无自相,体会可以证得涅槃境界。 对缘起法则生起决定解,因为缘起业果...

    林耿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541968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3)

    ,是佛教的判教“四法印”之一。  “法印”就是“原则”之义。四法印是:  诸行无常;  漏皆;  诸法无我;  涅盘寂静。  这四条是区别佛教和外道的基本原则,因此,佛教不承认“诸法我”的观点。...三、大乘唯识宗的二谛观  “唯识”之名从三界唯识的观点而来,其主要观点是“识境空”——即认为存在都是阿赖耶识中的熏习形成的观念形象。  承认外境实和相的小乘二派和中观宗只承认第六意识,不承认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844154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5)

    漏皆,无漏不,心不著故,虽是无常,不生忧悲苦恼故,道谛摄故,不离三三昧十六圣行故。小乘心处过未心无,现心去疾不觉受乐,生灭如幻,念念不停无住时,不得实相。小乘法处法识是心相,非神我相,心则颠倒,...人骸如众佛性,唯见不见判显不显,是以异耳。此有法具,亦有人具。  法具者,无明爱,中间生老病死之,是名中道,《宝积》亦说离二边而处二边之中,为中道也。以是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。佛性者,因因,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144213.html
  • 怎样建设人间佛教

    不息而不永久的,譬加人从小孩变化到壮老到死亡,由无而,又由而无。人类生老病死,世界有成住坏空,万法皆空,生住异灭。但在佛法、此不过诸行无常的一条原理而已。较辨证法透彻的多。此外尚诸法无我、漏皆等原理,便非所知了。 壬、最新的科学与佛学 中国人近来对于科学,反对的、提倡的,但无论怎样,多是以西洋十九世纪的唯物科学为科学,不是西洋最新的科学。从化学来讲:凡一物质,皆从分子而成,分子由原子而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444737.html
  • “格义”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

    》、《增一阿含》)中所列“三法印”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或漏皆)、“四谛”(、集、灭、道)、“十二因缘”(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、生、老死)等佛学的基本义理来说,每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页126 一、 佛学东来初期,以《般若经》最受人欢迎;僧界名流多据以为译述讲论(注1)。当时竺法雅、释道安、释慧远等人,以...

    周庆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945617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1)

    思大德修无常之猛励。又释尊转法轮时,常云:“漏皆。”因无常即为漏,正示人念一切无常也。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:“无常在眼前,尚执老为幼;我与诸迷者,启师求加持。” 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...,我们幸得人身,听闻佛法修学之机会。但要思维暇满人身难得,不可放过。又恐寿命不能长保,此世不能久住,知死王必至,当念一切皆无常,观六道无非是,信业果之不虚,明解脱之功德,希涅磐于大道。然学无师承,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945974.html
  • 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践

    无常性、漏皆性、诸法  无我性、涅槃无生性)、(4) 解脱清净(由于成为须陀洹而断  三结,成为斯陀含而贪、嗔、痴薄,成为阿那含而五下分结断  ,成就阿罗汉而五上分结断乃至诸漏尽、究竟边)。(36...作为”, “没有漏的生、住、异、灭  ”,“没有漏的生、老、病、死”;所谓“涅槃”,  指示灭尽“一切漏的惑染、恶业、报”,并非“  灰身灭智”,如释尊在菩提树下即证完满的“般涅槃  ”。  2.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746570.html